第139章 书坊_满唐华彩
笔趣阁 > 满唐华彩 > 第139章 书坊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39章 书坊

  hi,账号:热门:夜间:

  虢国夫人府,明珠绕过长廊,步入香闺。

  “瑶娘。”

  “嘘。”

  杨玉瑶起身,披衣出了屏风,拉着明珠到偏房,声道:“这边,莫吵醒了他。”

  她自觉有趣,忍俊不禁道:“莫吵醒了我的弟弟。”

  “是。”明珠也觉好笑,声禀道:“是杨钊前来送礼了。”

  “没空见他。往后他再求官,干脆让他将官职写在礼单里,省得啰嗦。”

  明珠应下,转身正要走,屏风后响起了薛白起身的动静。

  “吵醒郎君了?”

  “可是杨钊来了?”薛白道,“我去见见他。”

  此间的床很舒服,他一觉睡得很饱,才起床就神清气爽,从容自得,倒像是这府邸的男主人。

  待拾掇妥当,薛白到前院堂上见了杨钊,更如主人待客。

  “劳国舅久等了。”

  “诶,我是国舅,你也是国舅,兄弟之间不可如此客气。”

  杨钊对薛白又恢复了往日的亲热,甚至想上前握住他的手,热情道:“务必称我为‘阿兄’,我虚长些年岁,唤你为‘阿白’,可好?”

  “由阿兄作主。”

  一番亲切的寒暄之后,杨钊在堂上坐下,竟真就是来找薛白的,沉吟道:“近来长安城出了很多乱子,听那些范阳来的士卒到处砍人……”

  所有薛白认识的官员中,杨钊立场最洒脱,眼中只认好处,不太在乎对方是右相、东宫或杨党。此时既了“到处砍人”,想必是被安禄山挡路了。

  “杂胡确实是跋扈了些。”薛白应道。

  杨钊眼睛一亮,愈显真诚,道:“你在中秋御宴上拦了杂胡认母一事,他只怕要忌恨于伱,往后你要心了。”

  “我近来只管备考春闱,朝中这些事不是我一介白身能管的。”

  “话不能这般,你才华如此之高,取一状头不在话下,入仕几年,很快便能赶上我。”杨钊笑道:“我也得快快上进才是啊。”

  薛白顺着他的话头,问道:“阿兄可有计议?”

  “裴公在河东盐税一事上立了功劳,可以迁光禄大夫。王鉷早在窥伺御史大夫之职,以期红袍换紫袍。巧的是,我人缘不错,与他们皆有交情,此事本都快谈妥了。”

  可见,裴宽在仕途上快无路可走了。虽有薛白助他联合杨党、立下功劳,可到了分利之时,连杨党都在算计着让他交出御史台的实权,迁一个虚职。

  没办法,越是众望所归,盼裴宽拜相在朝中为河东执言,皇帝就越忌惮、打压他。

  事到如今,已与能力、人品都无关,这人就不可能出头。领个虚职老实致仕还有一条活路,否则等安禄山根基更稳固,只怕连命都要没。

  薛白微微叹息,点零头,道:“待王鉷披了紫袍,阿兄想谋御史中丞一职?”

  “是。”杨钊到兴起,粗俗之气又显出来,道:“偏这个时候,杂胡跑出来想抢御史大夫一职。”

  “这杂胡。”薛白骂道,“那他的两镇节度使可要卸任了?”

  “自然是兼任。从来只有捉权,岂有放权的?”

  李隆基用人就是这样,喜欢集权,往往让信任的臣子一人身兼多职,如李林甫、王鉷皆身兼二十余职。

  杨钊也不差,一年内身兼数职,从青袍、绿袍换到浅红袍,如今还想换深红袍了,这也与薛白助杨銛发迹有关。

  有时薛白想想,除撩一点名望、人脉、圣眷以及贵妃义弟的身份之外,他至今只是一介白身,千辛万苦,赢的还没有杨钊多。

  “杂胡太贪心了,吃着锅里的,还伸手到王鉷与阿兄的碗里来?”

  “不错。”杨钊一拍膝盖,怒道:“杂胡如此欺负你我兄弟,当给他点颜色瞧瞧!阿白,你消息广,可知范阳劲卒杀人案详由?”

  “此事非同可,莫牵扯进去为宜。”

  薛白依旧表现得事不关己,往后仰了仰,心里却有些警惕。

  张汀、杨洄、杨钊都相继跑来问他,明他在“置身事外”这方面做得很差,让人看出来他与此事有关了。

  一则确实太出风头了,二则有心人本就怀疑他是薛锈之子,背后藏着势力。

  果然,杨钊就认定了他知道些什么,凑近了,低声道:“你还信不过为兄吗?若知道什么,出了你口,入了我耳,绝不教旁人听到。”

  “阿兄为何认定我知道什么?”

  “若非如此,你昨夜为何让三娘阻止杂胡认亲?”

  “好吧。”薛白无奈,只好据实以告,“四月,我造巨石炮赠于四镇节度使王忠嗣,我们曾谈到杂胡,王忠嗣认为杂胡‘形相已逆,肝胆多邪’,早晚必起大乱。”

  “真的?”杨钊确实有去了解过安禄山,道:“张九龄也曾这般。”

  “不论如何,这两位边镇大将之间并不和睦,想必杂胡对王将军也是极为忌惮。”

  杨钊恍然大悟,道:“难怪,杂胡刚到长安,就斩杀东宫手下的回纥人,原来是为了对付王忠嗣。”

  “不错,朔方离回纥最近,哥奴必利用此事栽赃王忠嗣。”

  “阿白不愧是杨家智囊,我便知今日来不会有错。”杨钊大笑,沉吟道:“王中丞有监察百官之责,杂胡包藏祸心,岂能不察?”

  “此事与我们无关,且王鉷也是哥奴门下,岂会出手对付安禄山?”薛白摇头道:“我们管不了,还是莫惹麻烦为妥。”

  杨钊一门心思只管升官,不在乎别的,眼珠转动,打算让王鉷告安禄山一状。

  且恰是同在右相门下,告状才有用,话术他都想好了,“岂能让一无耻肥猪爬到王中丞头上?”

  送了客,薛白独坐在堂上思忖了一会。

  安禄山还要在朝中至少一两个月,这段时间必与东宫相互攻讦,如今再加上王鉷、杨钊这两个捣乱的,倒也算势均力担

  谁胜谁败,他丝毫不在乎,唯独想保一保裴宽、王忠嗣。

  抛开私心不论,裴宽是如今河东大族中最有可能拜相之人,哪怕断了前途,也不宜被过于逼迫,只因恶劣的朝堂氛围而故意激化地方矛盾,着实毫无必要;王忠嗣正在攻打石堡城,牵扯到整个西北局势,且还是如今最能镇住安禄山之人,贸然除之,自毁长城,自断臂膀,那就更不应该了。

  他有时也不知李隆基是如何想的,若真忌惮,便不该将四镇节度使之权系于一人之身。结果赋了权,又放任李林甫、安禄山疯狂对付王忠嗣。

  白了就是迷信集权,对待臣下如对待女人,喜欢时万般宠爱,厌了就翻脸无情。践踏制度,随心所欲,万事只凭一人之喜好。

  薛白也没办法,他一介白身已尽了全力终究是只能治标,治不了根。勾心斗角之事他做得太多,也到了必须收敛之时。

  倒不如趁着这段狗咬狗的时间,做些自己的事、有助于以后用来改变家国积弊之事。

  “咦?堂兄竟还真是来见你的?”杨玉瑶转到堂上,笑道:“莫非是因你又捅出了甚大事?”

  “竟连三姐也这般。”薛白道:“他不过是要谋官,向我问计,毕竟我如今是杨家智囊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65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65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