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八十八章:胡惟庸你被捕了_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
笔趣阁 > 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 > 第四百八十八章:胡惟庸你被捕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百八十八章:胡惟庸你被捕了

  “不让某些人吃点苦头,他们就认识不到,什么是兄弟关系!”

  各部部长,顿时莞尔笑了。

  他们支持蒋进忠这么干。

  虽说有挖坑的嫌疑。

  但蒋进忠也提醒众人了,不随身携带暂居证,有些麻烦。

  只是对具体有什么麻烦,模糊了一些罢了。

  咳咳……

  叶茂轻咳一声,看了看,正在布菜的礼宾馆工作人员,压低声,只他们各部部长能听到的声音,说道:“今天午后,王爷肯定要与我们商量建国定国号的事情,大家对国号,有什么想法,咱们提前商量一下,别等王爷问起来,咱们一点有用的建议都说不出来。”

  叶茂话落,众人顿时激动低语议论。

  “燕国这个国号肯定不能用,王爷燕王的爵位来自于朝廷,如果立国用燕国的国号,只会更加让朝廷那边的保守派,觉得咱们是大明的附庸。”

  “中华如何?如今,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,这天下的文明、文化中心,正在向咱们燕藩这边转移,虽然这种转移还比较缓慢,不明显,可已经发生了,中,代表,将来我们燕藩这边,才是未来文明、文化的中心,华,王爷一直强调中原起源论,四海各族,都是炎黄子孙,都是手足兄弟。”

  ……

  午膳后。

  朱元璋、徐达等人,坐在王宫小湖泊旁,一颗芭蕉树的树荫下纳凉。

  微微泛黄的芭蕉,一串串挂在长长宽大的芭蕉叶中。

  朱元璋抬头看着,笑道:“这地方,倒是饿不死人,各类野生果蔬太多了,咱们中原若是如此,即便有个天灾,或许,百姓的日子也会好过很多。”

  徐达身子微微后仰,靠着圈椅,手中摇着扇子,和汤和相视一笑,摇头道:“不好,不好,陛下,正是这里的自然环境太好,养成了这里的原住民,不思上进,没有动力,咱们中原虽然苦,虽然生存艰难,也恰恰是这些苦难,让我们不断发展。”

  “咱听老四说,直到现在,一些中原百姓少的,或者没有中原百姓的村庄,乡土村社发展都十分不理想,由此可见,太安逸的环境,对这个长期封闭环境内的百姓,产生的影响多么大。”

  哼!

  朱元璋笑哼一声,“你这个粗鄙丘八,这些年,读书倒是长见识了。”

  哈哈……

  汤和、徐达顿时笑了。

  “父皇,什么事情,这么高兴?”声音从远处传来。

  朱元璋几人循着声音看去,就见朱棣、徐妙云各端着一个盘子,从一颗芭蕉树旁侧走出来。

  朱棣、徐妙云靠近后,把盘子放在石桌上。

  众人看着盘子中,透明玻璃杯中的红褐色的汤汁。

  汤汁还冒着白气。

  瞧着像葡萄酒。

  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

  唐朝时期的贵族最喜欢喝葡萄酒。

  虽然,如今大明的酒文化,已经不流行这种葡萄酒,可他们也喝过。

  朱元璋好奇询问:“这是葡萄酒,怎么还冒白气,放了冰块?吕宋一年四季,都炎热的天气,你储藏冰块,得消耗多少钱财?”

  朱元璋说着,脸就黑了。

  储藏冰块,别说吕宋这种一年四季炎热的地方。

  就是金陵,都消耗很大!

  他自从当了皇帝,这么多年,都没搞这种奢靡享受之事。

  要知道,冬天派出船只,去北方江河中取冰,再运送回来。

  征召徭役、运输、储藏……

  样样都劳民伤财!

  朱棣笑着解释,“父皇,这不是放了冰块,是硝石,硝石遇水就会降温,只要把盛放绿豆汤、葡萄酒之类的容器,放入水中,加入硝石,就能得到冰镇的东西。”

  “为了制作火药,我们找到了好几个易于开采的硝石矿,街面上,很多小摊,都用硝石制作冷饮呢,不贵,普通百姓都能消费的起。”

  朱元璋点点头。

  硝石遇水能制冰这个现象,中原道家在炼丹过程中,早发现了。

  “来,咱们都尝尝。”朱元璋笑着招呼众人,端起玻璃杯,小抿一口,不由微微皱眉,看向朱棣、徐妙云,“怎么感觉味儿不对?”

  “我们加了点东西。”朱棣笑着解释,“吕宋这地方,气候炎热,多瘴气、蚊虫,经常会发生疟疾,春晓和民丰为了预防、治疗频发的疟疾,研究医书古籍,找到了青蒿草泡酒制疟疾的案列,现在,我们这边的所有酒水,在酿制好后,都要泡上一些青蒿,日常经常饮用,就能很好的防治疟疾发生。”

  “父皇你们刚来吕宋,并且还要住一段时间,接下来,最好每天喝一杯,这种泡了青蒿的果酒、米酒,或者高度的高粱酒、玉米酒。”

  宋濂、刘伯温、李善长三人若有所思。

  从这一点,他们已经能感受到,大明与燕藩之间的差距。

  云贵等地,一直不发达。

  移民实边,百姓要么不去,要么去了都想各种办法逃离。

  为何?

  就是这瘴气横生,疟疾频发,不是久居这些地方,适应了环境的人,外来者,实在不适应。

  生存都艰难。

  而青蒿能治疗疟疾,早记载在医书中。

  可历朝历代,都有向云贵移民实边的政策,但都没有这样做过。

  “王爷。”刘伯温好奇询问:“不知,王爷在安顿迁民中,预防疟疾、瘟疫还做了什么准备?”

  朱棣不由暗暗佩服。

  刘青田不愧是明初的贤臣。

  笑着介绍道:“有很多,首先,选定的迁民安居点,要放火烧荒,火会把很多脏东西烧死,在过火后,把那些存死水的水洼填埋,这种死水洼,最容易滋生蚊虫、瘴气,必须填埋,在填埋的时候,最好撒一些烧制出来的熟石灰,完成安居点周围环境清理后,就是教百姓日常预防,比如这种青蒿泡制的酒……”

  ……

  朱棣详细介绍了很多。

  直到午后两点多。

  才起身告辞,“父皇,孩儿今天要和各部讨论,议定建国的一些事情,妙云要陪着大嫂、二嫂他们去马场,父皇您……”

  “你忙你的,咱等四五点,凉爽一点时,去你燕京街面上转转。”

  “那孩儿让祈婳和金豆子陪您吧?”

  “行,别啰嗦,忙你的事情去!”

  朱棣被朱元璋赶走。

  众人看着朱棣‘落荒而逃’,刘伯温几人,余光看着唇角含笑的朱元璋,暗暗感慨。

  宋濂试探询问:“王妃,燕王准备用什么国号?是燕国吗?”

  朱元璋顿时不高兴,扭头,“你这个老东西,怎么这么多事!”

  宋濂满脸尴尬。

  其实,内心中,他希望燕王使用燕国这个国号。

  再不济。

  也可以使用历史上,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国号。

  倒不是,他想让大明压燕藩一头。

  只是希望,燕藩和中原多一些牵绊。

  徐妙云莞尔,微微摇头:“宋先生,我也不知,四郎钟意什么国号。”

  此事,她也没问过四郎。

  反正,四郎做什么,他都支持。

  ……

  于此同时。

  礼宾馆的午宴结束。

  胡惟庸等人和叶茂等人,在礼宾馆宴会厅告别后。

  胡惟庸就与吕本来到街面上。

  沿着街面栽种在道路两旁,一排排绿化带的树荫下,胡惟庸推着吕本的轮椅漫步。

  此时,街面的人流少很多。

  胡惟庸、吕本打量着经过的建筑、人们的穿着、精神面貌。

  默不作声,脸色渐渐难堪。

  “胡相!吕大人!”

  就在此时,有呼喊声从身后传来。

  胡惟庸顿足,二人循着声音转头看去。

  后面马车道上。

  一辆双马牵引的新式马车停下,一名身穿新式衣服,却留着长发的中年男人,脸上堆满笑容跑来。

  跑进后,谄笑作揖:“拜见胡相、吕大人。”

  胡惟庸认识此人。

  金陵的一位海商。

  和他的胡氏商号有些生意往来。

  胡惟庸笑道:“周东家,你这身穿着?”

  周东家知道胡惟庸、吕本是典型的保守派。

  自然不会说,这种衣服方便好看之类的话。

  故作苦笑道:“胡相,小人这也是为了做生意,为了更好和燕藩的商人打交道,才不得不如此,如若不然,谁穿这等数祖忘典的衣服!”

  吕本唇角泛起笑意。

  胡惟庸笑笑。

  吕本相信,他不信。

  商人那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。

  他不就如此吗?

  搞雇工身股制,可他耐心中,却最厌恶这套东西。

  周东家忙转移话题,试探询问:“胡相、吕大人你们这是要去哪儿?”

  “随便转转,看看这燕藩有什么好玩儿之处。”胡惟庸笑道:“听说,这燕藩没有烟花柳巷,我记得,周东家最喜欢去青楼谈生意,这燕藩没有这等场所,周东家是不是在燕藩金屋藏娇呢?”

  上次陪太子爷,‘跟踪’入金陵城的燕藩丘八时。

  他就对燕藩没有烟花柳巷产生了好奇。

  周东家笑着摆手:“胡相,小人不是燕藩子民,是没资格在燕藩成家的,燕京这地方的确没烟花柳巷,不过好玩儿的地方可不少,比如赛马场,运动馆看比赛,大剧院看舞台剧、动物园看各种稀奇动物……”

  “小人闲来无事,就是要去大剧院,这几天,正在上演水浒,胡相,吕大人要不要一起……”

  “请出示临时居住证。”周东家话未说完,四名身穿类似海军白色军装的警察,骑马来到胡惟庸三人面前,坐在马背上,举手敬礼后,要求出示临时居住证。

  胡惟庸、吕本脸色瞬间难堪。

  临时暂居证,他们瞧着碍眼,给扔了!

  求月票、推荐票、追订、全订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65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65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